约3190字。
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复习备考: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和“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两个任务群中都明确提出的阅读学术论著的要求,这相对于之前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创新和进步。教材编写者以更为广阔的视野,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侧重于思维和文化角度专门安排了这样的学习任务群内容。
阅读学术著作与阅读传统的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样的叙述类文本不同,学术类著作的教学价值除具有一般整本书阅读共性之外,更具有自己的特质。它除了可以培养民族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语言素养,获得审美感受和丰盈精神世界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理性精神和学术素养。
作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中的《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一篇学术著作,关注了中国基层乡土社会的问题,同时篇幅不长,很适合高中学生进行学术著作阅读。加强学术著作阅读的关注和研究,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具体的《乡土中国》教学中,我们摸索形成了以下基本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01
情景创设,任务驱动
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特别突出了“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境即面向生活实际创设出与学生学情相结合的生活场景,把学习任务和生活情境相对接,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相对于四大名著这样传统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而言,学术著作与学生生活更加遥远,就更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出一定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和思辨性的问题进行问题驱动,巧妙地设计阅读学习任务,有效地拉近学生和学术著作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术著作阅读成为一种稳定的阅读状态。我们结合《乡土中国》作品和特点和内涵,设计了如下“课堂辩论会”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在通读《乡土中国》原著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秩序”三个重点章节内容充分研读理解,重点关注“乡土中国”的当代性问题。活动具体设计为把全班学生分为主席、辩论组、评审组三个部分。邀请语文课代表作为此次辩论会的主席,设置正反双方各自4人为辩论组,其余学生作为评审组。正反双方围绕《乡土中国》阅读必要性的问题展开辩论,辩论会由主席主持,评审组根据双方的辩论表现投票产生出最佳辩论奖和最佳辩手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