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80字。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案
  一、释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树立语境意识
  “在文中”这一限制条件表明,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意义”就表意而言,“用法”就词性而言
  二、链接高考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
  应用:(1)选择题
  (2)翻译句子
  1.选择题,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选自课内荀子《劝学》,“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选自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师不必贤于弟子”选自课内韩愈《师说》
  从选项设置上,你发现了什么?
  回归教材,重视课堂,考生要立足教材,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落实,不能形式主义,一定要夯实基础,扎实推进。结合课内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总结,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例句: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4分)
  首先找出该句子中所有的虚词,“乃”“与”“所为”“其”
  这一道题句意不难理解,得分点就是这几个虚词的翻译。
  翻译原则:(1)直译为主,意译为铺,字字落实。
  (2)增删补留调换,六字法
  三、知识讲解
  高考常考文言虚词18个,记忆口诀: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与其乃且若。(当堂背诵)
  1.认识虚词
  (1)词的分类
  词: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主要有一下几类:副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值得注意的是代词,有争议,也有归入虚词一类,而专家也有讲他们属于实词范畴。
  1.副词
  副词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的词,说明程度(很,十分)、范围(都、总)时间、频率(已经,常常)、情态、方式(特意,亲自,悄悄)表示肯定、否定(必须,没有)表语气(难道,大约)概念。
  2.连词
  连词指连接词、词组或句子的词。如和,跟,同;而,或者,如果,因为,但是,所以等。
  3.助词
  助词指助词通常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之上,以突出句子的结构或者某种功能。助词若位于句子的前、中、后,通常表示某种语气;若用于句子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