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
第3单元??B提升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chóng) 拏(náo) 长堤(dī)
B.张岱(dài) 更定(gèng) 铺毡对坐(zhān)
C.强饮(qiǎng) 雾淞(sōng) 沆砀(hàng)
D.毳衣(máo) 炉正沸(fèi) 余舟一芥(jiè)
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底蕴 政通人合 朝晖西阴 水落石出
B.蔚然 心旷神怡 锦粼游泳 静影沉壁
C.野簌 觥筹交错 泉香酒洌 琼楼玉宇
D.雅兴 薄暮冥冥 风霜高洁 气象万千
3.(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
C.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
D.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4.(本题2分)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5.(本题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6.(本题2分)对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中“凄凉地”和“弃置身”,流露了诗人在长期谪居经历中无限辛酸与悲凉。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受害友人的悼念之情,也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中诗人以“千帆”和“万木”自比,展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中诗人点明酬答之意,表示要抖擞振奋,重新投入生活,并与友人共勉。
7.(本题2分)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8.(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9.(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