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40字。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30分):
  (一)诗词名句积累:
  1.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每句1分,共10分)
  (1)江山如此多娇,                          。
  (2)俱往矣,                      ,还看今朝。
  (3)露从今夜白,                          。
  (4)云横秦岭家何在?                          。
  (5)                          ,                          ,此事古难全。
  (6)人生遭遇挫折时,不能悲观,更不能绝望,因为对于历史和时代来说,个人的起伏浮沉不过是沧海微波。正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所说:                      ,                         。
  (7)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对理想前途总是那么乐观、自信、执着,哪怕是被赐金放还,仍然能够高声吟唱:                     ,                      。
  (二)古诗阅读(每小题2分,共4分)
  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刘禹锡写作这两首诗的时间大约相距十三年,但这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联系非常紧密,这一点从两首诗都有提及的          这个意象和         这回事就能感觉得到。
  3.这两首诗,诗人借玄都观桃树桃花之盛衰变迁,既暗指自己的                 ,也表现出对权贵及奸邪小人的                  。
  (三)文言文阅读(4—9题,共16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觥筹交错                       (2)已而夕阳在山                   
  (3)微斯人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B.醉能同其乐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是进亦忧退亦忧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朗读“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语气是(     )(2分)
  A.自豪得意的 B.慷慨激昂的 C. 落寞低沉的 D.含蓄深沉的
  8.对【甲】【乙】两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重在议论、抒情。
  B.【甲】文中的“而”“也”可以表达不同语气,仔细品味这些词,可以揣摩到作者喜乐、自得的心境;【乙】文则以设问和感叹进一步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C.【甲】【乙】两文中表现出的以百姓之乐为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是应该提倡的。
  D.【甲】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面写古仁人之心,其实也是范仲淹心境的表现;【乙】文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太守因百姓不能理解自己而感到失落。
  9.【甲】中的太守和【乙】文中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