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70字。

  “赶考”作文
  学习目标:明确任务驱动作文的整体架构以及学习紧扣核心词进行拟题
  学会针对核心词“赶考”的6w角度发散思考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之际,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赶考”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考试,是人民对我们党永不谢幕的考试,“赶考”永远在路上。的确,“赶考”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这对当代新青年来说,也同样有深远意义。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多方面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立意
  (一)整体把握,梳理结构层次关系(素材内+素材间)
  本题任务驱动材料由三部分构成:
  第1段:叙事性材料(两层次,以时间为节点①1949和②2013)
  写作材料 
  第2段:议论性材料(材料的核心点在这里)
  情景任务(第3段)---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作者身份是当代青年)
  写作要求(第4段):选准角度,明确文体等。
  再次明确任务驱动材料的本质和特性:
  (二)明确重心,提炼核心词(关键句词)——句句落实,咬文嚼字。
  1. 第一段:叙事类材料:有两个层次,以时间为节点①1949年3月。②2013年
  7月。横跨两个世纪,接力并传承。
  毛泽东: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考个好成绩,退回来就失败(不能像李自成那样,一味贪图享受胜利果实,却不能巩固胜利果实。---耽于享乐,忘却初心,忘记根本。)
  周恩来:应当能考及格(有信心),不要退回来(有决心)---对待考试的心态上
  习近平:面临“赶考”远未结束(赶考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艰巨复杂性,这样的考试,既有大考,也有小考,既有可预测性的,也有偶然突然的,如疫情等)
  2. 第二段:提取关键词。
  ①是历史赋予的考试——这样的考试特点之一:具有历史性(同时也意味着,当下有这样的考试<时代性>,在未来也有这样的考试<前瞻性>)---历史赋予的考试内容可能有三: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习近平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了。总之,跟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等这样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