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90字。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
【作文题】
有一位修女说,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
【下水文】
人世浮沉 仁心为本
张帆
“当你是多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宽容,当你是少数时,可以检验你的勇气。”这话据说是一位修女说的。不过也有人讲,这话是一位名叫索克曼的牧师说的。修女也好,牧师也罢,劝人向善是毫无疑问的。因此,面对这样的良言,人们往往点头称是。更何况“宽容”和“勇气”日益成为舆论场的“高尚词汇”,谁见到这样的词,都会肃然起敬。
只是肃然起敬之后,人们似乎并无行动。如果在多数,人们便以为“正义在我”,面对少数人的声音,即视为异端,贴上标签,便大肆鞭挞,如“键盘侠”们。如果在少数,那人便觉得“低调为好”,即使隐隐觉得大家的方向错了,若在稠人广众之中,也仍旧起立,鼓掌,只私下里找密友倾吐一番,然后“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当人处于多数时,往往舍不得“正义在我”的感觉,这是趋利;当人处于少数时,也本能地会少捅娄子,这是避害。“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无可厚非,但这也意味着人不一定会去“检验”自己的宽容或勇气。那么,这句道德良言岂不是要沦为一句“无可无不可”的废话了吗?
我们不必如此悲观。因为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就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假如一个人处在多数时,不愿意表现出宽容,那么这恰恰检测出这个人是缺少宽容的。另一个命题亦然。这样看来,所谓的“可以检验”就不是一句“无可无不可”的表述,而是一枚检验人性的试金石,真实不虚。
如果你认同“宽容”和“勇气”是一种美德,那么,处于多数时,就应该多多行使宽容,面对一个不鼓掌的人时,也并不恶语相向,更不怀疑其动机;当处于少数时,也应该尽量鼓起勇气,在遭到众人反对乃至恶意诋毁的时候,抵御风浪,坚持做事。
不过这依然是“知”,离“行”还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么就请我们想一想,面对大会批判,马寅初为什么还是坚持他的计划生育主张?面对国外诸多同行的质疑,袁隆平为什么还要坚持他的杂交水稻实验?面对随时可能被收监坐牢,小岗村民为什么仍旧要按下血手印搞联产承包?——一个敢于在身处少数时测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