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50字。  《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参赛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3、掌握诗歌涉及的文学常识,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2、诗歌以诵读为主,读中品,读中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二)背景材料: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这首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味深,句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导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再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大意,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歌内容,理解名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野望》:
  1、《野望》一诗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