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47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客观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
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
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
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
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
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
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
可点。
全面关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
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
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
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
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
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
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
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
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
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
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第 1 页
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
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
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
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
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
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
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
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
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
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
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致发生
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
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
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
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
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
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
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
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
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
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
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
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
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
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
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
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
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
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
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
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 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
第 2 页
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
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
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
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
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更好地反映中国生态保护、自然
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材料三的最后一段采用了归谬法,通过鞭挞滥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的恶
劣行为,倡导生态文学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
3.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6分)请分条作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几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轩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下传说,在往事与神
话间游走。夏禹,一半被压成纸形,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口口相传的
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
封城北的万岁峰下,面对巨大的启母石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