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4610字。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以往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美化装饰载体的环境雕塑艺术,正逐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环境的艺术特色改造,成为环境美化和文化传承兼备的现代乡村公共环境艺术形式。在乡土景观雕塑研究地位日益彰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地区的独特历史文化,构建乡村环境空间新秩序,美化乡村艺术景观,助力乡土文化传承,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乡村,显得越来越重要。
乡土景观雕塑作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乡村景观雕塑已经成为地区性的文化艺术象征。乡土文化的艺术特点,在于其自身独特的“朴素美”“自然美”“精神美”“文化美”。乡土景观雕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通过其自身的表现力、形象性、质朴性进行阐明的。同时发挥自身艺术价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雕塑的场景化设计或主题性作品表现,以及对乡村文化环境的烘托、完善功能,生动而具体地传承本地乡土文化精神内核和浓浓的乡土农耕文化情感认同。
利用乡土景观雕塑,打造独属于乡村本地区的独特文化,通过文化塑造,传承本地区优秀文化,不失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智慧。因此,我们可以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结合乡村旅游、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元素,借助灵活、多层次的乡土元素,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独特乡村文化底蕴的景观文化雕塑,打造属于本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名片。例如,安徽阜南县“莲花小镇”结合自身的文化定位进行设计创作,制作特色景观莲花雕塑,突出了本地莲文化的乡土特色,莲花雕塑铺设于县城国道旁,成为标志性旅游名片,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乡村景观雕塑对于村庄来说,是村庄环境、风貌展示的重要渠道,能够反映出村庄地理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期间所形成的区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景观雕塑在改善乡村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为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可能性。一方而,景观雕塑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乡村地区风味、风俗文化内容,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本地特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景观雕塑记录着当地人们的社会活动,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最终形成符合乡村地理特征的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雕塑是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載体,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文化助力。
乡土景观雕塑的根脉是文化,没有优秀文化作为支撑,作品将失去灵魂。乡土景观雕塑植根乡土文化土壤,保留乡土艺术底色,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和新时代设计理念,传承乡土人文精神,并充分考虑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协调关系,重视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公共艺术、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摘编自孙立丰《乡土景观雕塑的时代特色与文化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雕塑艺术以往主要用于城市环境美化,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使其广泛用于新农村。
B.乡土景观雕塑通过场景化设计或主题性作品表现,阐明其传承乡村文化的优势。
C.乡土景观雕塑为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可能性,符合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需求。
D.如果乡土景观雕塑没有优秀文化作为支撑,作品就没有灵魂,也就失去了根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基于环境雕塑艺术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的现实,提出关注乡土景观雕塑问题。
B.作者认为乡土景观雕塑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有助于乡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
C.文章以“莲花小镇”为例,论证打造文化雕塑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智慧。
D.在阐述景观雕塑的作用时,作者有意识地采用表示层次的关联词以增加条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的景观雕塑都是乡土文化的反映、地区性的文化艺术的象征,审美价值独特。
B.抓住当地的乡土元素,保证能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独特乡村文化底蕴的景观文化雕塑。
C.设计景观雕塑时,既要展现乡村的地区风味、风俗文化内容,还要迎合游客的喜好。
D.乡土景观雕塑以文化为根脉,重视乡土文化传承,促进人与文化良性互动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超10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3.5%。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污染物、也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些“零碳”能源的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