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78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调研
语文试卷
2022 年 10 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文艺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 而且能够参与文化 的创造。《诗经》只是一首首诗作?不是,它同时创造了诗经文化。《兰亭集序》只是一篇序言? 只是一幅书法作品? 不是, 它是对生命的发现,对自然的礼赞,对宇宙的敬畏。汉代的石雕是汉代磅礴大气的象征, 而元四家的山水则 是典型的文人隐逸文化的代表。这些经典都超越了有限的题材与主题, 在文化层面创造价值,构建精神。所以, 在 文艺创作中,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
文化表达是文艺创作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境界看上去似乎难以达到, 其实并不难, 因为文化无处不在。对文艺 作品来说, 它的文化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既是对既有文化的开掘、整理、发现与表现,又是文艺家自己对具体文 化的理解与创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画面内容并不复杂, 题材可以说再简单不过, 但是, 它却深深地征服了观 众, 原因就在于它的情感,它的文化的力量。作品通过精湛的油画语言将父亲塑造成了中国父亲的形象、中国农民 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传统的亲情文化、农业文化和劳动文化。在特定的时代, 罗中立将自己对父亲、对传统农耕 文明的理解寄托在作品中,使一幅肖像画超过了人们的接受期待, 进入到了深沉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这类人们耳 熟能详的例子无不说明, 艺术需要文化, 艺术更要表现文化, 而对自己所要表现的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无疑会使文艺 创造具有更大的力量。
文化的文艺表达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达到的,文艺作品典型人物一定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甚至是某一种文 化的代表。人物形象的意义是丰富的,这丰富的形象意义常常包含了文化的内涵。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是近期 文化自信相当鲜明的作品。剧中人物的冲突同时也是社会冲突与文化冲突。它再现了上世纪初中国的历史风云, 重 新叙述了那个时代许多重大的事件, 复活了那个时代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 它以影视剧的话语, 生 动而清晰地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化思潮发生演化的轨迹,晚清启蒙文化的萌芽,域外文化的涌进,传统文化的再生, 等等,那是一个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从《新青年》的创刊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不仅仅是历史时序的呈现,更 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历史进程, 是中国早期文化人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进行思想探索的凤凰涅槃。现在,我们可以看 出来了,不仅是与《觉醒年代》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许多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作品,之所以不尽如人意, 就在于忽 视了文化的存在, 没有能够把历史与现实发生的文化上的必然性表现清楚。明白了这些,也就同时明白了《觉醒年 代》作为电视剧的艺术创造, 从人物角色的塑造、场景的设计、情节的安排直到细节刻画与气氛的渲染, 乃至隐喻 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都无不彰显着文化的光辉。
因此, 说到底,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表现文化, 文艺的繁荣一定是文化的繁 荣,而文化的自信更是艺术创造的巨大推力。
(摘编自汪政《文化自信与文艺创造》,有删改)
材料二:
某平台将即将上线的 21 部纪录片分为“人间”“万象”和“烟火”三个板块。
“人间”板块,镜头对准形形色色的人与人生。《人生第二次》记录的是当代中国人如何在逆境中重启命运的真 实故事。仅是一小段预告片花, 浓郁的时代价值与人文关怀呼之欲出, 不少网友留言“列入必看清单”。
“Z 世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 ”这一论点已得到过各种证明。新的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记录的主角都是中 国的舞台艺术家们, 包括民乐、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 解说旁白却使用了英语, 片花里几个惊鸿一瞥的镜头亦是传 统艺术与当代表演、创新科技的有机结合,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
“万象”板块里,自然、科学、科幻、视野都是关键词。《众神之地》扎根中国独特的极致地貌,探寻人类、动 物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未来奥德赛》—— 当下唯一一部以刘慈欣科幻宇宙为题材的天文科普纪录片;《心灵密码》 解密人心深处, 有着心理学实验性质。事实上, 纪录片走俏的背后, 更广泛的语境便是学习和知识类视频在年轻人 中“红透半边天”。较之以往年轻人常把上网当作娱乐消遣,现在的他们倾向于上网学习、感受世界、追求精神的充 实。
而在“烟火”板块里,《川味 4》《人生一串 3》《奇食记 2》等,从片名到内容都是带有温度的日常视角,都切 中普通人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内容形态。从影像诞生之初开始,它就在记录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故事 和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不可或缺的宝贵财产。现在, 1.3 亿乃至更多的中国当代青年,用自己迭代的文化审美推 动着新时代纪录片的创作——我们需要的,是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等多维“在场”的中国故事。
(摘编自王彦《从娱乐化到知识化,属于Z 世代的纪录片黄金时代来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只要将文化加以文艺的表达,就能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B.一部伟大的文艺作品, 一定是能够超越有限的题材,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的。
C.Z 世代年轻人比以前的年轻人更倾向上网学习, 纪录片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
D.新时代的纪录片是兼具文化自信、时代价值、日常烟火三方面要素的文艺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因为王羲之高妙的书法, 还因为文章当中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发现、礼 赞和敬畏。
B. 《觉醒年代》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主创团队重视了文化的存在, 能够将历史事件背后文化上的必然性表 现清楚。
C. 《舞台上的中国》的解说旁白使用英语,使得一则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绽放生机的中国故事呼之欲出,显示出 Z 世代的文化自信。
D.由“烟火”板块中《川味 4》《人生一串 3》《奇食记 2》等纪录片的名称,可推断出该板块侧重表现日常生活中的 美食文化。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
A. 《楚辞》不仅仅是一首首歌, 它同时也创造了楚辞文化,为历代文人提供了心灵栖息之所和永远的精神家园, 是 我们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B.《红楼梦》能成为经典,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不同身份,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无不个性鲜
明又无不是一个个差异性的文化符号。
C.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是东方爱情文化的音乐诠释, 这种诠释离不开作曲家对故事原型、社会环境的认识,也离 不开作曲家的生命观、爱情观和伦理观。
D.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充分利用线上传播渠道走出国门,初步在海外市场营造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 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 (4 分)
5.2016 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某视频网站上线,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片中几位文物修 复师成了年轻人尊敬又喜爱的“网红”。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灵与肉
张贤亮
许灵均没有想到还会见着父亲。
这是一间陈设考究的客厅,在这家高级饭店的七楼。窗外,只有一片空漠的蓝天, 抹着疏疏落落的几丝白云。 而在那儿, 在那黄土高原的农场,窗口外就是绿色的和黄色的田野,开阔而充实。他到了这里, 就像忽然升到云端 一样, 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父亲穿着一套花呢西装,翘着腿坐在沙发上。“我一到大陆,就学会了一句政治术 语,叫‘向前看’, 你还是快些准备出国吧! ”
他想, 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但又怎能忘记呢?
先是被父亲遗弃。母亲死了, 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 单是撇下了他。以后他搬到学校宿舍, 靠人民助 学金上学毕业了, 他成了一名教师, 却因为学校要完成抓右派的指标, 就又把他归到父亲那一边去。人们又遗弃了 他,把他流放到偏僻的农场劳教。啊,父亲, 那时你在哪里?
现在, 这个父亲终于回来了!
刚刚,在父亲的秘书密司宋打开贮藏室给父亲拿衣服的时候,他看见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