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00字。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导学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和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能背诵、默写和翻译课文。
  概念性知识: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体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美和寄寓的情
  预习案
  一、前置补偿:
  1、作者简介及背景资料: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2、知识链接:
  书,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记事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议论等。
  二、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与其奇者(      )  未寝(     )
  相与(      )       遂(     )          藻(      )        荇(     )  
  竹柏(      )       猿(     )
  2.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             欲穷其林(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猿鸟乱鸣(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遂至承天寺(          )             遂迷,不复得路(       )
  3.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      夕日欲颓(                     )
  相与步于中庭(                  )
  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代思想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的疑问:
  探究案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3、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主探究
  一、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得流利,有感情,领会文章语言的韵律美。1.自由诵读。2.抽学生读。3.听录音朗读。4.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
  二、二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词义,疏通文意。找出疑难词句,在小组内或小组之间共同解决。
  关键语句翻译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作探究:三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三、最后两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