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00字。  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培养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我的预习任务:
  一、自主预习,我积累:
  (一)阅读下面的资料,了解文本的有关知识:
  1.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2.《黄鹤楼》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作者游历到湖北武昌,登临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这首吊古怀乡之作。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3.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二)扫除文障:
  1.结合课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东皋(      )   薄(     )暮    徙(    )倚(    )    驱犊(     )   萋萋(    )
  居延(    )     候(   )骑(    )   都(     )护    荆(     )门   白沙堤(    )
  2.再朗读课文2遍,结合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薄暮:       徙倚:        悠悠:       晴川:            历历: 
  萋萋:       乡关:        佂蓬:       侯骑:            孤烟:
  大荒:       怜:          水面初平:       暖树:
  二、整体感知,我把握:
  1.写出下列诗歌中的写景名句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
  2、朗读诗歌并思考些列问题
  (1)《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黄鹤楼》中第五、六句写看到繁荣景象,而第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3)《使至塞上》中“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
  (4)《渡荆门送别》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5)《钱塘湖春行》一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景物来表现钱塘湖美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