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70字。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不取亦取等5题立意专家解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糟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
  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
  写作重点:
  1.立意上:突出“取”“不取”‘师”“勿师”的内涵,阐述清楚“取”“师”的是什么,“不取”“勿师”的是什么。突出“取”和“不取”(“师”和“勿师”)的辩证关系。要注意材料中的表述“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对“不取亦取”的表述可以是:知道不取什么,也就是懂得了“取”的真谛。
  2.内容上:能够联系现实,从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国家交流等至少两个角度来谈启示意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善是感同身受,为他人的悲苦而忧伤;善是推己及人,让他人免于自己的悲苦;善是舍己为人,吞咽悲苦以保他人安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