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00字。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一、课标要求
  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并不了解,所以在第一课时中背景的渗透很重要。另外,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虽然在上学期中有所接触,但还需要再拓展加深。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
  2.找寻意象
  3.把握诗歌内容
  4.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寻意象
  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单元阅读提示的学习
  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本单元的作品主要是新诗,也有以旧体表现时代内容的诗作,还有散文诗。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朗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这段文字不仅告诉了我们诗歌的特点和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学习诗歌的好方法。这些你记住了吗?
  二、作家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女,汉族,1952年生,福建晋江人。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三、生字词的识记
  干瘪(biě )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勒(lēi)进          喷薄(pēn bó )      簇新(cù)
  四、学习目标
  1.有感情诵读 2.找寻意象 3.把握诗歌内容 4.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诗歌的初步探究(诵读、意象、内容、情感)
  第一节
  考虑用怎样的正确的方式去读?这节诗恰当的诵读方式是低沉的、缓慢的。理由何在?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一节诗当中出现了几个对我们来说很有距离感的专有名词,比如说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些可以说是在经济发达的现代都市中很难再见到了,我们看看它们的真实面貌。这些是专属于那段艰难困苦的历史岁月的,作者复杂的情感恰恰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物象传递的,这些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