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00字。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各个时期的流派及风格特点
  诗
  先秦诗歌
  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
  作的漫长过程。
  原始歌谣
  中国古典诗歌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吴越春秋》中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这可能是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这是诗、乐、舞的结合。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
  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经》
  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标志是公元前6世纪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先秦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汇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土风、民歌,包括了 “十五国风”, 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的篇章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文
  学的影响极其深远。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新诗体——楚辞。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开创的这种诗体,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黄伯思《东观余论.翼骚序》)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
  创作了《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篇章。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富变化,多用“兮”字。楚辞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追求诗情的内在美和语言外在美的统一。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由于屈原的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