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90字。
上杭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东北、东南片区半期联考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古诗文中有最美的景色:“树树皆秋色, ① 。”是缤纷的山间秋色,“ ② ,长河落日圆”是壮阔的大漠风光,“ ③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欣欣然的早春景象,“ ④ ,芳草萋萋鹦鹉洲”是登高远眺之景,“山随平野尽, ⑤ ”是豁然开朗之景。
古诗文中有最动人的情怀:“ ⑥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游子的乡愁,“ ⑦ ,何处无竹柏? ⑧ ”是贬谪中的自适和旷达,也有《庭中有奇树》中“ ⑨ , ⑩ ”的相思怀人之情。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
一个散文家的视觉经验如果还限于田园风光,未免太【甲】(A 狭小 B 狭窄)也太保守了。同时,广义的景也不应限于视觉:街上的市声,陌上的万籁( ),也是一种景。景存在于空间,同时也【乙】(A依靠 B依附)于时间,所以【丙】(A春秋代序 B春种秋收)、朝夕轮回,也都是景。景有地yù( )性, 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大部分的游记都不动人,因为作者不会写景。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两山排闼( )送青来”,正是化静为动。“鬓云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只会用形容词的人,其实不解写景。
——余光中《说散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①地yù( )性 ②万籁( ) ③排闼 ( )
(2)从文中【甲】【乙】【丙】三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横线。(3分)
【甲】 【乙】 【丙】
(3)下面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3分)
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
3.名著阅读(6分)
(1)填空题(3分)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① 》,作者是美国的 ② 。“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是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即 ③ 。
(2)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A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3分)
语段中的A是 (人名)。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开篇以神龟、腾蛇为喻,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在于奋发有为。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呼应开头,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D .这首叙事诗表现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5、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