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10字。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2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33分,本卷共1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1.(3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怒号”“三重茅”,形象地表现了秋风呼啸,狂卷茅草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萧瑟凄凉的感受。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主要写出了诗人埋怨孩子的睡相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的情景,更写出了诗人的布被又旧又破,贫苦窘迫的处境。
C.诗题的“破”既指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刮破,也暗指安史之乱使国“破”的现实。
D.这首诗是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和迫切期望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的写照,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而他的《望岳》表现的却是一种积极向上、雄放健拔的风格。
二、(9分)
2.(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B.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D.而或长烟一空。 而或:而且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一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B.庭下如积水空明一月光下照,庭院里的积水澄澈透明。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黄金,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下面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散文,苏轼欣赏庭院皎洁的月光,表达了对月光的喜爱,抒发了自解自矜、自嘲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范仲淹借对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描与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的豁达胸襟。苏轼被贬黄州,壮志难酬,极度苦闷但能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范仲淹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