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9040字。

  广西玉林市容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 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准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了。”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以距离之广远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似乎上苍将世间一切神奇秀丽的景色都凝聚起来而赋予泰山了。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诗人还目不转睛地欣赏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诗句蕴藏着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是写青年杜甫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情景。这最后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4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B.宜乎众矣              宜:应当
  C.有仙则名              名:名字
  D.南阳诸葛庐            南阳:地名,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隐居躬耕。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清芬有益。
  B.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C.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D.调素琴——调弄不加装饰的琴。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甲乙两文都是古代的文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C. 甲乙两文都有不少言外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