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8860字。
绝密★启用前
赣州市七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叔孙豹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
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因此他希望通过铜器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故而,此类铭文往往具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用铭文记录其所立的功劳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和保障。由此亦可见,“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也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
到了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纪功、纪赏为主。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新变,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以西周早期《大盂鼎》为例,此铭除了开篇与结尾为常见内容外,正文以四个“王若曰”或“王曰”领起,详细记录了周王对器主的训话,其中既有对商周换代的经验总结,也有对周王及器主祖先功勋的称颂,还有对器主的夸赞、期许与封赏。西周铭文的这一变化,不由使人想到“三不朽”中的“立言”说。
铭文至西周中晚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如《史墙盘》《毛公鼎》这样登峰造极的名篇。此时的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的歌颂,最有代表性的即为《史墙盘》。该铭文采用双线叙事,先铺写文王以来七代周王的崇高美德和伟大功勋,接着又顺次叙述器主家族历代祖先的各类美德,最后归结到器主自身,强调其孝友、勤勉的品性,可以看出它自始至终都以“德”作为核心。铭文的此种变化,应与当时社会对“德”的强调有关。总之,西周中期铭文开始强调与后世相似的“德”,其中既包括对君王之德、祖先之德的颂美,也有对器主自身之德的显扬,可见“立德”的价值观于此时已基本形成。
综上,从青铜器铭文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见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观念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
积淀,最终形成了“三不朽”说。这是中国早期对生命“超越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祈祷长寿、安康以及享乐的话语,这说明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正是丰富的生命价值观,造就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彩的面貌,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
(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铜器铭文能反映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比其他文献资料更有研究价值。
B.《左传》中关于“三不朽”价值观的记载,表明这一思想已影响到当时人们的价值判断。
C.《史墙盘》采用双线叙事,并以“德”作为核心,又同时兼具“立功”和“立言”的价值。
D.“立德”“立功”和“立言”的价值观是伴随着青铜器铭文的不断发展而依次得到体现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引入《左传》中叔孙豹对“三不朽”观念的阐述,并指出“三不朽”观念与青铜器铭文的关联,为全文议论张本。
B.文中以《大盂鼎》为例,论证了铭文除记载“立功”之外,开始记录人物的言论,体现了“三不朽”价值观中的“立言”说。
C.本文主体部分以时间为序展开论述,介绍了青铜器铭文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晚期由萌芽到鼎盛的过程,体现了多样的生命价值观。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层次清晰,论据翔实充分,展现了青铜器铭文中中国早期生命价值观的流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不朽”说代表着中国早期人们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即对“德、功、言”三者的追求,后经儒家继承、发扬而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
B.商代晚期的纪功铭文,多通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来记叙主人的“功勋”与“赏赐”,希望传达给祖先或后世,也宣示其家族政治地位。
C.西周中晚期铭文主要强调君王之德、祖先之德或自身之德,这种“立德”的价值观的出现使青铜器铭文达到了鼎盛。
D.青铜器铭文体现早期人们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未忽视祈祷长寿、安康等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丰富的生命价值观奠定了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现代保密通信的原理是这样:Alice采用密钥K(随机数)将明文变换成密文,经由经典信道传送给Bob,Bob采用解密密钥K将密文换成明文。这个过程如果能够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Eve的窃听,那就是安全的保密通信。现代密码学采用的加密方法通常是用一定的数学计算操作来改变原始信息。从理论上来说,传统的数学计算加密方法都是可以破译的。20世纪下半叶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