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50字。
课题: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人雪莱的生平经历及诗歌《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学习浪漫主义手法。
3. 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学法指导】 诵读法 情景分析法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写作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是好景不长,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重新勾结,后来又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莱借他的文学作品来歌颂自由,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自由的极度渴望。
在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在这首诗中,雪莱也表达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好理想和艺术追求。
《致云雀》是雪莱著名的抒情诗三部曲之一(其余二首为《西风颂》和《云》)。诗人在生动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表现了他和他的人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富于音乐美。
这首诗写于1820年, 当时, 由于政治原因,诗人被迫旅居意大利。法国大革命的失败,英国国内的混乱, 激起诗人内心的层层波澜。如果《西风颂》表现了诗人对旧的一切充满强烈的破坏欲望的话,那么,《致云雀》则表明,诗人渴望在严冬之后能出现一个崭新的天地。所以,从云雀这个追求自由、迎接光明、永不倦怠的鸟儿身上,人们看到了诗人的形象。
作者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作家,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与乔治•戈登•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 。
雪莱于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去世,不满30周岁。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