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10字。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期的语文之旅已过半:我们步入新闻世界,感悟人间百态;我们穿越历史,了解别样人生;我们阅读经典,流连忘返、净化心灵。为了提升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让我们开启检测之旅吧!
第一站:山川之美 陶冶情操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郦道元的《三峡》“素湍绿潭,______”让人领略山水相映之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____,水中藻、荇交横”让人欣赏到一个澄澈透明、似真似幻的世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___”让人感受到江流奔腾的情景;王维的《使至塞上》“______,______”让人体会到大漠的雄浑壮美。
阅读经典,陶冶情操。吴均的《与朱元思书》“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崔颢在《黄鹤楼》中用“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中国航天捷报频传。由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的“太空三人组”搭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①陆。这是【甲】的场景,这是令国人骄傲的高光时刻。
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多少人②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此次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保障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乙】介绍了问天实验舱基本情况和植物生长研究项目,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趣味实验。这系列太空惊艳大片的背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支撑,是以星辰编织的梦想纽带。这条纽带【丙】。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__(A zháo B.zhuó)
②________(A.殚 B.惮)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 (A.振奋人心 B.振聋发聩)
【乙】_________ (A. 线 B.在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激励着成年人不被困难打倒的奋斗
②串联着少年人向往探索太空的好奇
③也牵引着所有人向着美好的未来出发
A. 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第二站:穿越历史 体验生活
(一)(6分)
3. 名著阅读
(1)跟随美国记者___________ 走进《红星照耀中国》,你会发现纪实作品最基本 的特点是用________说话。
(2)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简要分析“红星”能照耀中国的原因有哪些?
(二)(6分)
古诗鉴赏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亭亭”写出青松高耸挺拔的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 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 诗中以严酷的冰霜,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品格。
D.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堂弟,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寄寓诗人深厚的情感。
5. 诗歌的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这样拟题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