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50字。
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科试卷
考试日期:11月9日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歼-15从空中俯冲急下,瞬间降速至0,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
他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赶上歼-8Ⅱ研制,他钻到地下室里,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他对原沈阳所所长刘春义说,“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0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罗阳工作的沈阳所,77、78级的大学毕业生流失了2/3还多。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那几年,他常和大学同学,现任沈飞副总经理祁建新互相打气,“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20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刘春义住在他家后排楼上,看到他回家越来越晚,问他是不是把自己逼得太狠、压力太大。他说,“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2012年11月18日早上8时许,罗阳上辽宁舰。他把行李扔到床上,坐都没坐一下,转身便上了塔台。同事劝他:“别着急,反正白天黑夜都在舰上,慢慢看。”他摇头:“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
(摘编自白天亮、何勇、辛阳《中国梦 报国魂—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材料二:
今年是罗阳去世的十周年,罗阳去世的时候,女儿罗靓只有21岁,10年后罗靓接过了父亲罗阳的接力棒,成为一名航空业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份职业选择,她曾说:“我觉得能为航空事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就是和父亲站在统一战线上。”
在罗靓的印象里,父亲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忙工作。罗靓晚上放学回家了,父亲还没有回来。虽然她当时年纪还小,对父亲的事业并不是很了解,但她一直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微信平台《十年后,女儿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在塑造罗阳形象时注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有对主人公的言行描写,又有他人评价,与他人对比等多处侧面描写。
B.材料一以歼-15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这样的庄严场景开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暗含着对罗阳的卓越功绩的赞许。
C.材料一内容丰富,材料选取真实,表达上具有文学性,根据新闻体裁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判断,应该属于新闻特写。
D.“近10年”“流失了2/3还多”“早上8时许”,数字的使用既增加了真实性,又在平静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首尾两段相互照应,使表达更加严谨,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感情更加热烈,主题更加突出。
B.材料二讲述罗阳女儿接过了父亲接力棒,突出了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主题。
C.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材料一关于舰载机任务的记述正是这一评价的缩影。
D.两则材料新闻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是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敬。
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请根据材料分析《感动中国》给罗阳的颁奖词是(3分)( )
A.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B.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C.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D.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4.很多英雄先辈和英雄模范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英勇牺牲,来自辽宁的罗阳就是这样的英雄。在社会主义时期,“革命英雄主义”往往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罗阳身上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革命英雄主义”。(4分)
5.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这样感人的事迹,材料一是通过哪些方法做到“抓住事迹的本质,凸显人物的精神”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木精灵
[美]纳博科夫①
①墨水瓶投下一个抖动的圆形影子,我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画它的轮廓,远处的一间屋里时钟在打点,我呢,又是一个精神恍惚、老像做梦一般的人,还以为是有人在敲门,先是轻轻地敲,接着敲得越来越响。来人敲了十二下,停下来等候。
②“是的,我在家,请进……”
③门把手怯生生地转动一下,满身流汁的蜡烛斜了一下烛光,来人往旁边一闪,站在了长方形的阴影之外,只见他弯腰弓背,灰衣上披着星夜的霜尘。
④我认得这张脸——认识他已经好久好久了啊!
⑤他的右眼仍然隐在阴影里,左眼怯生生地偷偷瞅我,眼晴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