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470字。
菏泽市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B)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话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意识的存在。尽管神话是对自然万物幻想式的解释,但是它仍然是一些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以及精神追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神话中英雄形象反映出来的真、善、美以及正直、大公无私、诚实等高贵品质都是原始先民社会中的道德典范及行为要求。虽然在上古时期还没有道德这一准确的概念,但是初民生活中无成文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对于真善美的宣传和颂扬是人们得到共识的普遍道德追求。神话正反映了人类早期的道德追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集体劳动和相互关心是原始社会道德的重要特征。他们为着公共的利益,敢于牺牲、不屈不挠,往往表现出正直、刚毅、诚实的高贵品格。这一重要特征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反映是很充分的。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氏族成员都以维护自己部落的共同利益作为最高法则,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集中地出现在了我国的古代神话中。无论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射日除害的后羿、治理洪水的鲧禹、还是炼石补天的女娲、遍尝百草的神农等等,他们既是人们理想化了的天神,也是为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敢献身的英雄,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从中国古代神话中可以看出,道德这一观念形态,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并成为调节氏族成员之间以及氏族部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道德伦理体系,但是已经为人类的道德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原始社会公有制的道德类型。中国神话形成了重视社会责任、倡导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德行至上的道德伦理观。中国神话中的神也往往是完美的伦理与道德的化身,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榜和偶像。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中国神话是善的神话,反应了人类早期的道德追求。
有学者研究指出,神话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它不是理性解释或艺术幻想,而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的实用宪章。神话被认为是神圣的,存在于仪式、道德与社会组织中,同时又是原始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积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类的生活、命运及种种活动都是由它决定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仪式和道德行为的动机,还告诉了人们如何去进行这些活动。
神话作为对远古现实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远古时代的道德价值、社会秩序与信仰等方面曾有的模式。因此,神话的道德规范功能也一直受到学者的注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朴素伦理观更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媛《中国古代神话的教育价值探究》)
材料二:
中国神话传说在文字创造之前一直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它是古代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最朴素的题材。中国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主题,是人们最早的精神观念与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道德凝聚力。那些人民大众极其熟悉的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一直以来都广泛流传于民间,这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塑造了许多道德人物形象,包含着大量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鞠躬尽瘁、尽心尽责、不畏艰苦、坚忍不拔……这些神话传说中的高贵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正是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民族品格。这些神话
(摘编自阮丽凤《中国神话传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虽是人类原始意识形态的存在,但它仍然是对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及精神追求等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B.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是完美伦理道德的化身,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他们都能为了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于献身。
C.神话传说虽借助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但它并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神话传说总是通过正义战胜邪恶、善恶有报的结局来直接给人们警示与告诫,因此它能成为民众自我教育的道德题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对中国传统神话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但二者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在没有形成统一道德准则的上古时期,神话宣传的真善美成为人们共同认识和道德追求。
C.中国传统神话虽然体现的是古代伦理利益准则,俱其德育功能在今天仍然具有教化意义。
D.古代神话的传播靠的是其通俗易懂,如果将内容高雅化、反而会不利于神话的流行转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神话的世界》:我们对神话的世界,当然不能学无智者的盲目信仰、然而也不能学主智者的执意反抗,可以分道而并行,可以异时而两立。
B.鲁迅先生《破恶声论》: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感也。
C.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神话在原始文化中有必不可少的功用、那是将信仰表现出来,给道德以保障并加以执行。
D.马克思认为,任何神话都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随之消失了。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其中“自强”“厚德”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己经有体现,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有效发挥传统神话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楚霸王自杀(节选)[注]
郭沫若
亭长把船摇拢了岸,他到船尾去和钟离昧开坐着,表白了自己的来历。
“钟离昧将军,我现在对你说出真话罢。”亭长镇静地说着。“我自己并不是什么亭长。我只是这儿的一位读书人。我今天来本是没有怀好意的……”
钟离昧愈见惊愕了,把剑按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