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学案约3270字。
课题:登高
【学习目标】
1、 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并背诵整首诗。
2、 在反复诵读、想象中体会诗歌音韵与情感的关联,感受诗歌韵律美、情感美。
3、 在语言品析中理解“秋”景意象、“秋”意境与诗人“悲”情之间的密切关联。
4、 了解杜甫生平,通过知人论世体悟诗歌“悲秋”的丰富意蕴。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1、积累字词
(1).古今异义
(1)百年多病独登台 (2)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今义:苦和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路程遥远。 今义:艰苦困难。
(2)、词类活用
(1)艰难苦恨繁霜鬓( )
(2)无边落木萧萧下( )
(1.古今异义
(1)晚年 (2)极其遗憾 (3)指远离故乡 (4)指一生颠沛流离
2.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
2、阅读下列诗作写作背景资料及诗人诗歌风格,通过知人论世,初步理解诗的主旨。
(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也就是公元767年,当时正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在这一天登高抒怀。他当时住在夔州,即现在重庆的奉节,由于蜀川地区的朋友高适调走、严武去世。所以诗人离开成都准备出川。此诗的杜甫,身体多病、挚友纷纷离世、远离家乡,满目疮痍,写下了此诗。本诗被后世誉为“七律之冠”。
(2)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风格特点,说的是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凝重,含蓄。指诗歌思想感情上的丰富深厚,不是指思想上的消极、压抑、忧愁。“顿挫”指语言上的凝练沉着,以节奏徐急相间,音调上的抑扬顿挫和旋律的铿锵跌宕,形成一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沉郁顿挫连在一起就是说感情特别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个东西梗塞其间,几经反复后,这种感情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3、结合课下注释,准确且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够通过朗读来表达对《登高》的理解。在诗歌中,标出重音、停顿,找出韵脚。
【知识提炼】
1.律诗: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 )和(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 )、( ) 、( )、( )
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