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课题:
“悲”“愁”交加欲断魂
——《登高》《声声慢》的比较阅读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登高》《声声慢》是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文,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登高》是本单元第8课第二首唐诗诗,《声声慢》是本单元第9课的第三首宋词。这些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学情分析 高一上学期,此时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对高中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方式都还在适应过程,此时要做好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多从初中教材中寻找拓展点,建立好初高中课文的链接。这样学生将会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知识的迁移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登高》《声声慢》,体会诗词的韵律节奏美,关注诗词中叠词的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涵泳《登高》《声声慢》,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涵,抓关键词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凄凉、萧瑟、悲凉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学会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课前导学案,PPT,多媒体视频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 学生自主预习,阅读导学案资料(学案内容见表格后)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抓意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
(12分钟) 1. 导入:回忆初中学过的杜甫、李清照的诗词,《望岳》《春望》《如梦令》《一剪梅》。
2. 反复诵读诗歌。
3. 景与情的关系:诗言志,歌传情,诗歌多,寄托志向,抒发感情。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情达志,写景是手段,而抒情才是目的,这就有了景与情的关系。分析景即可明晰情。
4. 小组合作探究一二组赏析《登高》,三四组赏析《声声慢》中景与情关系。 1. 学生诵读诗歌。男生读《登高》,女生读《声声慢》。
2.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意境、情感的关系。
3. 选出小组发言人,整理发言文本或画出思维导图。 1.初中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从景与情角度赏析诗歌,分析意象、意境、情感。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