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00字。

  古诗阅读专题
  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声声慢为高菊墅①赋
  [南宋]张炎②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①、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注】①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②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重步仕途。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将人名隐于句中,“寒花” “老圃”即“菊”和“墅”,耐人寻味。
  B.“清事” “闲人” “荷衣”既点明高菊墅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处境。
  C.“沅湘旧愁”指对高菊墅的思念之愁,即使有黄金刻铸,也难慰相思。
  D.菊生秋日,故言“不许春知” ,此句也暗指醉中幽怀,不愿世人知晓。
  16.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 C(本词是借揣想隐者高菊墅的心绪来写自己的心境,并不为表达对高的思念。另高菊墅与张炎并非同时代人,并不相识,说“思念”“相思”本也不妥当。“沅湘”借用了屈原典故,“沅湘旧愁”是指思故国之愁。)
  16.似旷达:①抒情主人公借花饰帽,以此安抚内心幽怀,“休怨”表明仿佛已可消弭所怨。采摘令其享受整日而忘归,众多坎坷,仿佛皆可“一笑”置之。
  实痛楚:②然而若为真旷达,就不会犹豫,也不会“怕”,赏菊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宽慰,失国之痛、多舛之途使得“痛楚”成为词人内心深处的真正底色。③“东山”典暗指“用世”,“东篱”典暗指“弃世归隐”,“似”“还似”表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在继续谋官、绝然弃世两者间的矛盾挣扎之痛。④末句用对比手法写出纵归隐也难如晋时的陶潜那般可得心中自由的失落与痛苦。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④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6分。第④点若答“欲归隐而难得的痛楚”可给1分。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三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
  念奴娇
  【宋】张辑
  嫩凉生晓,怪得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晨微寒,湖面平静无风,远处古寺藏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