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0字。
绝密★启用前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202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代宗宝应元年。租庸使元载以江、淮虽经兵荒,其民比诸道犹有货产,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择豪吏为县令而督之,不问负之有无,赀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发徒围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有不服者,严刑以威之。民有蓄谷十斛者,则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泽为群盗。代宗大历十四年。旧制,天下金帛皆贮于左藏,太府四时上其数,比部覆其出入。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时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制,乃奏尽贮于大盈内库,使宦官掌之。由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复得窥其多少,校其赢缩,殆二十年。宦官领其事者三百余员,皆蚕食其中,蟠结根据,牢不可动。杨炎顿首于上【注】前曰:“财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敝,莫甚于此。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如此,然后可以为政。”上即日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一用旧式,岁于数中择精好者三五千匹,进入大盈。”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莫相统摄,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令行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
【注】上:这里指唐德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B.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C.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D.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应,年号名。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帝王遇到重大事件时,一般会改换年号。
B.道,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唐代初期分天下为十道,道是州县之上的监察区,宋代改称路。
C.比部,官署名,魏晋始设,掌稽核簿籍,后世沿之,但职能屡有变化,唐代时掌财政审计等事务。
D.顿首,古代跪拜礼,属九拜之一,也称稽首。作为旧时书信用语,顿首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载担任租庸使时,选择豪吏担任县令,让他们督办赋税征收事务,这些县令以粗暴的手段征收赋税,令百姓苦不堪言。
B.京城中众多强横的将领无节制地向朝廷求取财物,时任度支、盐铁使的第五琦建议朝廷没收他们的财物,储存于大盈内库。
C.将天下赋税储存于大盈内库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二十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明显弊端,后来唐德宗下令终止该措施。
D.两税法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如根据支出数目确定征收赋税的数目,分夏、秋两季征收赋税,视家庭贫富程度征收赋税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按籍举八年租、调之违负及逋逃者,计其大数而征之。
(2)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
5.杨炎为什么反对由宦官掌管赋税?请简要说明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平四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帝被疾,或言:“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上由是难之,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黄门郎扬雄上书谏曰:“臣闻《六经》之治,贵于未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