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080字。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六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诵读经典(18分)
近期,小文将参加校“经典诗文朗诵会”。为此,他邀请你帮忙完成以下准备活动。
活动一:整理诗歌阅读策略
1. 理解情感是朗诵前提。为此,小文整理了诗歌阅读策略。请帮他完成以下表格。
赏析角度 古诗文名句 我的发现
品意象 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②______
①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析技法 虚实结合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由眼前之景而生的联想或想象,往往隐藏着诗人内心感受与情感。
④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抓情感
关键词 思乡怀友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抓住直抒胸臆的关键词,是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⑥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结:正如孔子所说:⑦____,_______。只有边学边思考,学习才能更加高效。
活动二:回顾朗读设计知识
2. 小文发现积累 【朗读技能卡】中有错别字,请你帮他订正。
【朗读技能卡】
重音:为了使听众能迅速把握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朗读时要浊重强调某些词或短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渲然情感的词或短语,一般是重音所在。朗读时可以通过增大音量、提高音调或重音轻读等方式予以表现。
停连:朗读时声音的休止、中断,属于停钝;那些有标点却不显示中断的地方属于连接。停或连的处理不是随意的,它取绝于情感变化的要求。
(1)“浊重”应改为_____________ (2)“渲然”应改为_____________
(3)“停钝”应改为_____________ (4)“取绝”应改为_____________
活动三:设计诗歌朗读脚本
3. 小文准备朗诵王昌龄的《送魏二》一诗。请你结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从重音和停连角度向小文至少各提1点朗读建议。
送 魏 二①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②君遥在潇湘月③,愁听清猿④梦里长。
[注释]①魏二:作者友人。名字及生平均不详。②忆:想象。③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④清猿:即猿。因其啼声凄清,故称。
品味经典(26分)
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小文所在班级开展了多个专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专题一 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4.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各小题。
语段一: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
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语段三: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请分别写出语段相对应的人物。
“语段一”中的他是_______;“语段二”中的她是_______;“语段三”中的她是_______。
(2)鲁迅善于以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甚至其对话描写中 标点符号都有着极强的表达效果。请从上述语段画线部分中任选一处,赏析标点符号运用的妙处。
专题二 揭开“双重视角”的奥秘
5. 借助【阅读提示】展开思考,回答阅读任务单中的问题。
《朝花夕拾》阅读任务单
探究问题:《朝花夕拾》“双重视角”的写法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有何作用?
研读篇章:《藤野先生》《二十四孝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