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7字。

  文言文阅读:议论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联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二)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B.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C.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D.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取自“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正;“观”,示。谓以正道示人。
  B.生人,即人民,李世民为避自己名字之讳,改“生民”为“生人”。白居易诗“有何功德及生人”也是避讳。
  C.大夫,隋唐高级官阶称号。宋朝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大夫”官阶,所以今天沿称医生为大夫。
  D.仁义,仁爱与正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孟子推重“仁义”,董仲舒将“仁义”作为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用“介子推割股以食文公”的典故阐述损害百姓利益来奉养自身的不当做法,体现了他“民贵君轻”的思想。
  B.韩愈以儒家的道德观念为依据,从待己和待人两方面立论,以古今作比较论述,《师说》也同样采用了对比写法。
  C.出自《原毁》的这部分选文在观点论述上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说理透彻;语言整散结合,增添了说理的气势。
  D.由选文知唐太宗、魏征和韩愈都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修身”;不同之处是,韩愈还对“待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