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90字。

  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既要把话说对,又要把话说好。
  对联是运用修辞手法最多的一种文学样式。其它文学样式所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在对联中也有,有的还较常见。下面选择对联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把抽象的、深奥的、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化为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贵贴切、新颖,忌陈旧、牵强。
  比喻有三要素:一是本体,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即用来比喻的事物;三是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如“如”、“似”、“若”、“是”等。
  比喻有三种形式:
  1.明喻(甲像乙)
  本体、喻体、喻词齐全。如山西应县木塔联:
  俯瞻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
  △△△△△△△
  遥临衡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
  此联写登木塔所见山河状况。桑乾“波涛”、恒山“岫嶂”是本体,“带”、“屏”是喻体,“似”、“如”是喻词。
  2.暗喻(甲是乙)
  喻词多用“是”、“为”。有时省去喻词。如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
  一池浓墨盛砚底;
  △△△△△
  万木长毫挺笔端。
  △△△△△
  上联,将深蓝的天池水比作盛在砚底的浓墨,池周围的山如砚池边缘;下联,将山上的密密树木比作挺立在笔杆前端的毫毛,座座尖山就如枝枝笔杆。生动、形象,有意境。
  3.借喻(乙代甲)
  本体、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
  早知李靖是英雄。
  △△
  蔡锷是护国军统帅,是推翻袁世凯后死的,死时年仅三十五岁。周瑜是在赤壁大捷后死的,享年不过三十六岁。用周郎比蔡锷恰当。下联又将蔡锷比作唐初军事家李靖,自比慧眼识英雄的红拂女,都很得体。
  二、比拟
  这是把人或物异化,即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新鲜,唤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美感,提升作品的意境。
  比拟有两种:
  1.拟人
  将物当作人来写,移情于物。拟人在比拟中最常见,富有情趣,多出佳句。如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
  天着霞衣迎日出;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