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650字。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幸、善、事、谢、操、置、从”等的意义;积累常见文言虚词“以、因、于”等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及作者等相关知识;
  (2)了解古人的座次礼仪。
  (三)思维发展与提升:
  (1)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3)在诵读的基础上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
  (1)感受“太史公时有河汉之言,而意理却细如无间”的行文特点。
  (2)理解太史公如何“寓主意于客位”。
  二、教学建议
  1. 本课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虽然是一篇史记,但其情节架设、人物描写皆近于小说,因此学习本文既要遵循文言文阅读的思路,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的积累,又要以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鉴赏情节、人物和笔法。2.本文文言知识难度小于《烛之武退秦师》,易读易懂,然而其文学价值却高于前文,故本文的教学可偏重于情节梳理和人物赏析,重点放在本文的文学鉴赏。
  3.本文中“因”和“为”的用法更具代表性,因此可重点关注文言虚词“因”和“为”的学习,对其进行系统梳理。
  4.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文言难度低,老师可以将文中的文言字词句知识、字音字形知识以及文学、文化常识以导学案形式给学生提前做一次梳理,课堂上不再偏重于文言教学,重点字词句知识提点一下即可,学生在课前自读时对照积累,可省去课堂教学不少时间和空间。
  三、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虽然是一篇史记,但其情节架设、人物描写皆近于小说,因此学习本文既要遵循文言文阅读的思路,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的积累,又要以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鉴赏情节、人物和笔法。
  另一方面,此文的故事性相较《烛之武退秦师》更强,情节安排更具可读性,人物形象更多样、丰满,老师可将课文内容分解,以问答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解决翻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大意。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掌握文言虚词“因”“为”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山东”“非常”“再拜”“属”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掌握判断句及省略句的判断方法,学会补充省略成分。
  2. 客观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征。
  3. 体会《史记》“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太史公文,悲世之意多,愤世之意少,是以立身常在高处”的行文特点。明确司马迁刻画人物的用意。
  4.赏析课文波澜跌宕,“三起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