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90字。

  “虚实结合”手法高考真题专训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习题)
  1.(2005年高考全国卷大纲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2.(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3.(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5.(2013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6.(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