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73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了。我们要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拿丰富多样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即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就是文化传播的问题。
  现在有个说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无法苟同这种说法。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只有经过有效传播才能是世界的。花木兰是中国的,可是直到如今,中国还拍不出一部像好莱坞的《花木兰》那样有影响力的影片。大熊猫是四川的,为什么我们没拍出《功夫熊猫》?所以,文化怎样走出去,是一门大学问。
  历史上,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的文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及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以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一旦民间信仰和宗教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也有一种情况,是偶然传出去的。历史上,中国文明的很多东西,并非刻意要传播出去的。比如造纸术,是唐朝军队在中亚打了个败仗,俘虏里有造纸的工匠,才把造纸术传了出去。时至今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大障碍,是语言。中国应该下决心把中国文化翻译出去,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现在做得还很不够。四书五经都没有国际通行的版本,还是早年传教士翻译的。
  当然,文化软实力要通过硬实力才能起作用。现在不少外国人学中文,是因为中国人在国际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外国人要跟中国人打交道就想学汉语,而不是因为汉语有魅力。但是,他们掌握了汉语,就能够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了。
  (葛剑雄《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
  “历史”与“写的历史”,乃系截然两事。于写的历史之外,超乎写的历史之上,另有历史之自身,巍然永久存在,丝毫无待于吾人之知识。写的历史随乎历史之后而记述之,其好坏全在于其记述之是否真实,是否与所记之实际相合。
  近人多说写的历史,宜注重寻求历史中事情之因果。其实所谓一事之原因,不过一事之不能少的先行者;所谓一事之结果,不过一事之不能少的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有效传播出去。
  B. 大批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形式之一。
  C. 两人对面讲话还有互相不能理解的地方,古今文字不同,即使有完备的历史资料,我们也无法保证完全理解没有偏差。
  D. 写的历史运用了想象掺入了主观分子,且历史家对于史事不能实验,所以历史家只能尽心写其信史,至其史之果信与否,则不能保证也。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强大了,有生命力了,其文化经过有效传播就有可能主宰世界。
  B. 写的历史之外、超乎写的历史之上,另有历史之自身而独立永久存在,丝毫无待于吾人之知识。
  C. 历史叙述一事,不能尽叙其前后之事,故必择其不能少之先行者与后起者,所以注重因果也。
  D. 世有史家,或为威劫,或为利诱,或因有别种特别的目的,其所写历史,与历史实际难以无法符合;诚意作信史之人,人品可信,其所写历史,与历史实际当是符合。
  3. 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哪个材料是不可信的历史?(   )
  A. 《大战中的插曲》中写到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救助了日本小姑娘。
  B. 《别了,不列颠尼亚》中写到1997年7月1日第一分钟,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写到1964年3月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时,焦裕禄躺在病床上心潮汹涌澎湃,奔向那正在被改造着的大地。
  D.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写到自1月23日“封城”后,疫情扩散得到有效遏制。
  4. 请概括今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
  5. 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创新性地讲述了明朝历史和文化,因其想象性、趣味性、通俗性,受到多人追捧,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可也正因其想象性、通俗性而受人诟病,理由是其与信史差距较大,如此讲述不妥。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文化现象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有效传播出去”错误,结合“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只有经过有效传播才能是世界的。花木兰是中国的……为什么我们没拍出《功夫熊猫》?所以,文化怎样走出去,是一门大学问”分析,“我们拍不出《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品”与“我们的文化没有有效传播出去”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拉斯金•邦德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