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60字。
第五章  现代文阅读技法(二)
巧解巧练19  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
【考点过关】
【能力测试点】
(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特定含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语境义、特殊义等);(4)从准确性、表达效果和表达作用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解题关键点】
(1)理解浅表含义可用“分解合并法”和“词义替换法”;(2)根据文段中心和上下文、词句间的对应关系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3)联系文段中心、作者感情、人物形象等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4)结合语境,从词的色彩、情态、表意的严密来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
【活题巧解】
【例题1】一个六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将降到零下37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夜几乎是不可能的。
联系下下文,说说“无底深渊”比喻(      )的心境。(2002年昆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比喻意义的理解。根据前后文所述的特定环境,其比喻意义不难推断。
【答案】绝望到了极点。
【方法提炼】解说词义不可拘泥字面,要结合语境和文段中心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作具体分析。
【例题2】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一句中的“琼浆”和“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什么?(2002年宁波)
【解析】这一题是考查对词语语境意义的理解。根据“是……还是……”这种选择问的句子形式,结合句子中的“糟粕”一词来分析,意思是呼之欲出了。
【答案】精华
【方法提炼】解答此类题目要细心研读前后文,善于从关键性词语中去捕捉相关的信息。许多问题的答案往往就蕴含在句内。
【例题3】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文中“从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中的“气”具体指的是什么?(2002年上海)
【解析】这也是一道考查学生对词语特定含义理解能力的考题。“气”说起来虽然是很玄妙的,但句中给了我们很明显的提示,只要细细一下破折号前后的句子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答案】精神力量。
【拓展延伸】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要注意分析上下文,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意义联系。回答时要尽量简明,能实就不要虚,能简就不要繁。
【例题4】“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我国有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2002年泉州)
【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答案】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一概都不能例外。
【方法提炼】答题要抓住原文中的语言信息。
【例题5】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结合语境,理解文中“休养生息”的含义。(2001年重庆)
【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意义的理解。根据上下文,其意思不难理解。
【答案】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方法提炼】可用“分解合并法”帮助理解。“休养生息”包含四个语素,分别是休息、调养、繁衍、安定的意思,本指动乱之后,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的措施,这里根据语境可知是指与上句所写的“无节制”“无限度”的索取、掠夺相对的“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的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