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90字。

  一、(共21分,每小题12分)
  1.(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合)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慰藉(jiè/jí),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圣/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竖)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文中加点词的注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亲和力 胜地 慰藉(jiè) 树立
  B.亲和力 胜地 慰藉(jí) 竖立
  C.亲合力 圣地 慰藉(jiè) 树立
  D.亲合力 圣地 慰藉(jí) 竖立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A.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踌躇满志 洗尽铅华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霜
  C.如火如荼 趋之若鹜 虚怀若谷 饱经风霜
  D.方兴未艾 纷至沓来 虚怀若谷 洗尽铅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4)下列选项中与乡土文学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边城》——沈从文——京派——湘西茶峒
  B.《故乡》——鲁迅——民族魂——闰土
  C.《荷花淀》——孙犁——荷花淀派——水生嫂
  D.《秦腔》——贾平凹——山药蛋派——三秦大地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正误。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打开各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很容易就能在视频播放页面找到“倍速播放”选项。倍速播放指在不改变原视频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由用户自行选择加速或者减速的播放行为。调查显示,在18~4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使用倍速观看视频的网友接近七成,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年轻观众网络追剧的“标配”。这一收视行为不仅体现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艺接受特点,也折射出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