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2640字。
江西省部分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文艺评论与创作相互砥砺,有效互动,就是文艺评论的“初心”。这个要从文艺评论的功能、价值和职责中去找寻。
作为人们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鉴赏、评判,文艺评论尽管总是后于文艺创作的,然而,时间先后无关地位高下,文艺评论绝非文艺创作的附庸与点缀,而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一个优秀的文艺评论家,首先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坚持正确方向导向,本着良知与公心,对广大文艺家和读者、观众负责。一旦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即意味着文艺评论独立性和本体性的丧失,文艺评论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反过来说,文艺评论也不应凌驾于文艺创作之上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而应与文艺创作展开平等、真诚的对话。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批评家、翻译家李健吾的文艺评论从问世之初就备受瞩目,朱自清、萧乾、卞之琳、巴金、沈从文、朱光潜等同时代的众多大家都对他的文学评论集《咀华集》做过热情的评点和介绍;而他与这些人中的好几位曾就创作展开过公开的论争,尤其是他就巴金的成名作“爱情三部曲”与其展开的持续半年、来往三个回合的笔墨“官司”,更成为文坛一段佳话。尽管两人私交甚笃,然而,彼此都放下了人情,忠实于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良知。真理越辩越明,两人的论争也最终推动了文艺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
李健吾与巴金的这段文坛佳话说明,评论家和文艺家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用磨刀石和钢刀来描绘批评家和诗人的关系。他说,诗歌仿佛一把刀,只有经过批评的不断磨砺,才能变得锋利。评论家和文艺家应该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较量中,在不间断的挑战和应战中,相互砥砺,彼此成就。
健全文艺评论标准,要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发挥文艺评论特有的“批评精神”,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从宏观层面而言,文艺评论具有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具有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的社会效应。从微观层面讲,文艺评论应对具体的文艺创作作出评判,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文艺评论家是一群特殊的读者与观众,是连接文艺创作和普通读者、观众的桥梁,他们以文艺评论引导读者、观众,并对读者、观众的最终评判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文艺评论的初心和使命正在于,严肃客观评价作品,坚持从作品出发,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同时,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有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摘编自饶翔《文艺评论应秉持初心,助力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艺评论是评论者对于文艺作品的认识、鉴赏、评判,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绝非创作的附庸。
B.文艺评论家要做到对广大文艺家和读者、观众负责,首先要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具有良知与公心。
C.《咀华集》受到同时代众多大家的热情评点和介绍,这与其作者和巴金之间的笔墨“官司”相关。
D.文艺评论要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是文艺评论的‘初心’”的中心论点,文章的最后一段与其相呼应。
B.文章转述古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评论家和文艺家之间的关系。
C.列举李健吾与巴金的这段文坛佳话,意在证明评论家和文艺家应该相互砥砺,彼此成就。
D.作者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什么样的文艺批评才是健全的完美的文艺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目前,文艺评论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的现实,将严重挫伤作家的创作积极性。
B.李健吾与巴金的私交颇深,因而两人能在文艺争论中都放下了人情,忠实于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良知。
C.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的关系,犹如磨刀石和钢刀,只有经过批评家的磨砺,文艺创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D.文艺评论家是一群特殊的读者与观众,他们的文艺评论对读者、观众的最终评判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机器人正以超常的速度走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从事危难险重和精密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小到如同胶囊大小的医用机器人,更有走进千家万户的教育和陪伴机器人。可以想见,未来机器人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广泛,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
机器人产业源自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萌芽,在60-70年代进入简单机器人的初级阶段,在80-9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机器人开始广泛进入工业领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