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80字。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鉴赏诗歌的形象(物象类之动物)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雁
(唐)陆龟蒙①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②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照应首联,言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雁群所处的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15.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D
15.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
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4~16题。
月夜寄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题解]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流寓秦州之时,时逢白露节气月圆之夜。
临江仙
【北宋】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题解]作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十四年前金兵攻陷北宋西京洛阳(即词中的凤凰城,古称京城为凤城)。
14.下列对《月夜寄舍弟》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戍鼓声中逃难的人们四散奔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