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30字。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古代诗歌阅读的情境考查 例析
  综观近十年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中对辛弃疾词的考查,选材涉及送别、怀古、咏物等主题,其中,以反映词人唱和交游的送别词为主;考查内容包括基于文学评论的常识判断题、基于阅读理解的鉴赏分析题,以及基于现实生活的语言运用题。命题整体聚焦于读者立场的悟境、文本立场的诗境,以及词人立场的心境。
  一、读者的悟境
  考场上,考生始为读者,后为考生。面对陌生的古代诗歌作品,考生必然要调动积累,凭借已有知识结构与学养见识进入与文本、作者、命题者乃至现实生活的多重对话。悟境重在考查考生以读者立场获得整体感知的领悟能力。
  1.考查微型论证
  2013年江苏卷的材料概括分析题摘选叶圣陶《(苏辛词)绪言》的文段,以材料概括分析题的形式考查了辛弃疾词的历史地位及其是否为“别格”“变调”。两道题目均出自文段所引的《四库提要》论断。第24题要求根据选文信息概括《四库提要》所描述的词的三个发展阶段,其中,辛弃疾词为南宋时期的代表,与晚唐五代的《花间集》北宋时期的苏轼词并举。第26题要求举例分析对《四库提要》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看法。结合选文中叶圣陶对“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的偏狭、僵化“评衡家”的批评可知,回答此题当秉持客观公正的鉴赏立场。下面,笔者以辛词为例进行答题思路方面的分析。
  辛词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与《花间》词派内容有别、风格迥异,堪为“别格”“变调”。但同时,辛词格调并未定于一宗,衡量词作的艺术价值并不拘于风格之婉约、豪放,声调之短小、长慢。如辛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两句,自是独步词坛的豪放之语;同时辛词中也有《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亦属佳构的恬然淡泊之句。故而,辛词自成一格,所谓《花间》词派正宗之说已人“茧房”。
  第26题的题干明确表述“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这一作答要求,考生须联系所学,辩证思考,理据并举,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