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30字。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无疑给写作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基于教材的基本观点,从上述角度对学生写作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指导,将写作的指导落实到整个写作的过程中。该《课程标准》认为,处在七年级阶段的学生,应明确“文体写作”的要求,其中写记叙性文章时,需要做到“表达意图明确”。
“学会记事”是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教材主要从“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记事的基本要求”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会记事。培养"记事能力",不仅需要学生处处留心,感悟生活中的细节,更需要则反复地积累、训练。“记事的基本要求”应包含“清楚记叙事件”“情感饱满真挚”“语言生动形象”三方面的内容。
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课本篇目《秋天的怀念》《散步》来引导学生学会记事,也可以选取本班同学的习作进行分析。最后的写作实践分“添枝加叶”、“半命题作文”和和命题作文“三个层级”,在指导写作时,应注意从审题、叙事要素、文章谋篇布局、语言锤炼、情感表达等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引领。
第二单元围绕“亲情”选编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记事作文的有效范例。例如:《秋天的怀念》写我与母亲相处的画面时,透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生动传神的描写,体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真挚动人的爱;《散步》课后第二题品味语言,第四题赏析对称的句子,都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细节之体会亲情,感受亲情。学生阅读到这些细腻的情感时,很容易在内心产生触动,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样的理解会更深刻难忘。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与之相似的情境或事件时,往往会由此联想到课文所学的内容,继而对该情境或事件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产生更强烈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写作记叙这件事时,才会展现出更细致地描写,更动人的情感。
学情分析
1.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初中语文在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这导致了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阶段写作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初中写作的要求,更在于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逐步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完成小学向初中学习目标的转化。基于这一现状,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除了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抓好相关基础落实外,还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智能设备丰富课堂内容,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在记事作文方面,学生已进行过相关方面的训练,初步具备了把一件事情的基本要素交代清楚的能力。但普遍还未达到初中习作的要求,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题不够仔细。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通常只关注到题目的部分信息,如文题“那一刻,我长大了”,同学们在习作时都能审到“长大”这一关键信息,却忽视了“一刻”“我”等其他信息。其次,学生在叙事时,往往没有突出重点,没有意识到“事件的经过”应是重点描写的部分。最后,现阶段的学生积累的语文知识太少,学科素养有待提高,导致习作语言欠生动,很难表现出真挚的情感。
3.本学期,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题为“那一刻,我长大了”的习作练习。经过讲评,学生对中学阶段的写作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了在写作之前,要从审题、中心主旨、素材选取,谋篇布局,语言组织等方面进行思考,明确了记叙一件事时,必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完成写作任务后,各班级评选提交一篇优秀例文,集体打印后下发至每位学生。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秀例文时,从中心、立意、详略、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批注,再结合自己的文章,分析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同时,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分析优秀例文的可取之处,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提高。
4.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继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本学期开学时,各班配备图书柜,设立图书角,建立起较完善的图书管理制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同时,每月推荐2本必读书和2本选读书。为了督促学生认真阅读,每次月考都会包含相关的阅读题进行考察。经过近两个月的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学科素养均有较大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习作时,语言更加优美、流畅。较开学时有较大进步。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课文与学生作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记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通过记事表达思想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