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字。
《口语交际:讨论》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讨论与其他口语形式的不同,认识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讨论的一般原则和规则,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讨论的一般原则和规则,学习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难点】
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就强调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切磋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讨论”。“讨论”这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以表达意见,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那么,讨论要注意哪些问题,遵守哪些规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进一步明确讨论的原则和规则吧。
设计意图:由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明确讨论
(一)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请同学们欣赏《愚公移山》的情境课文,从愚公移山“讨论”的场景中认识“讨论”。
提示:在播放情境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在对话部分稍作停顿,强化学生对其“讨论”场景的认知。
2.探究方法
(1)自主欣赏《愚公移山》的情境课文,关注其中商量移山之时的对话。
(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明确讨论的特点。
3.成果展示
预设:
(1)北山愚公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移山大计。他提出问题:“毕力平险,可乎?” 家人纷纷表示赞同。愚公妻子提出“且焉置土石”的疑问后,大家也是很快达成共识。这是《愚公移山》里的讨论场景。
(2)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
教师点拨:“讨论”与 “辩论”“评论”“争论”的不同在哪里呢?
明确:讨论尽管含有辩论的成分,却不同于辩论。讨论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发表意见,即使有辩论,总体方向也往往是一致的,根本目的往往也是共同的。而辩论则是双方朝相反的方向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以压倒对方为胜;讨论也非评论,评论多是指出某人或某事的短长,讨论则不建议相互批评或自我批评;讨论自然更不是争论,虽然争论一般也是围绕同一话题,但争论通常是偶然的、随性的,而讨论是有目的、有准备的,而且不像争论那么好胜,讨论更注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设计意图:通过常见口语交际形式的区分,明确讨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讨论原则的认识,并学以致用。
三、探究原则
(二)合作探究一
过渡:自古以来,讨论就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孔夫子的侍坐言志,脍炙人口;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