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60字。

  课题:第15课《我与地坛(节选)》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学习文章描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梳理作者遭遇重大打击后的心路历程,学习作者面对充满挫折人生的顽强精神。
  3、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感受母亲的爱和作者的悔。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
  1、 结合注释 查阅字典,掌握词中重要词语字音。
  (1)字音
  坍圮(tān  pǐ)    熨帖(yù  tiē)  宿命(sù)      亘古(gèn )
  隽永(juàn)       倔强(jué)      嘈杂(cáo)     捋着(lǚ)     
  焦灼( zhuó)      荒芜(wú)       剥蚀(bō  shí) 颓墙(tuí)
  恪守(kè)         猝然(cù)      肆意(sì)       雕琢(diāo  zhuó)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 2010),当代作家。北京人,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010年突发脑溢血逝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的创作比较突出地表现出对残疾人命运的关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某些带有哲理性的思考,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天的玫瑰》《合欢树》等。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摩,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
  写作背景
  1971年,是史铁生高中毕业后下放陕北第二年。那天他如常给生产队放牛,走到山里,突然天昏地暗,风沙四起,暴雨夹杂着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回村之后史铁生就病倒了,数日不退的高烧伴随着腰腿的剧烈疼痛折磨着他。当地医院治不好,送回北京友谊医院,治了一年多,还是控制不住病情。结果,史铁生从开始时还能自己一步一步走进医院,直到父亲用轮椅把他推回了家。
  史铁生不幸下肢瘫痪,其苦自不待言,他曾一度精神几近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下,他来到了地坛。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历史沧桑感让史铁生充分感受到时间永恒的力量,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和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人的微不足道,衬托出个人遭遇的无常和偶然,它使得一切痛苦都失去了分量,而又从反面让一个不幸的人获得了解脱,得到了灵魂的自救。地坛对史铁生来说,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地坛成为他精神栖居的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学。在这种情况下,史铁生写下这篇寓哲理与诗情为一体的散文。
  【知识提炼】
  导入:
  人的生命异常脆弱,当病痛、残疾猝不及防地降临和不公平命运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