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310字。


  2022-202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金石气与书卷气本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两大书法美类型,它们既具有各自独立的书法审美的特征与价值,又相辅相成地活跃于书法风格的历史演化进程中,所以,我将它们作为书法风格学中的一对大范畴,也是书法风格史演进中的两大风格系统。
  所谓“书卷气”,是指“书卷”形式的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轻松、流畅、道劲、灵巧的形式美感。而古来文人书画家一向强调的所谓“学问气”是从属于“金石气”与“书卷气” 两大书美类型的文人书家作品共同具有的深层内蕴与气息。所谓“金石气”,“金”乃指金属,是种种铜器铭文,如鼎彝、铜镜、钱币及各式铜器上的铭文书迹:“石”乃指刻石书迹,诸如碑、志、造像记、摩崖刻铭及其他各式刻石书迹;“气”则是“气息”“趣味”之谓。
  明末清初,王铎即提出:“学书不参透古碑,书法终不古,为俗笔多也。”但他并未明确意识到所谓“金石气”,而是以追求古意的审美意识,提倡取法碑刻书迹。其所谓“古”,即是碑与帖迥然不同的书美意趣。这种意趣凝重、朴厚、刚多于柔。所以王铎的书法,虽以帖法为其主干,但又兼含有浓重的碑意。其行草、狂草的线质和点画的起止、转折用笔形态也显示出了其参透古碑而养成的骨力。
  至清代碑学盛期,阮元著《北碑南帖论》中已明确点出了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不同趣味。阮氏将北碑与晋帖相较,前者往往端严沉厚,因镌刻更增其刚直朴茂之质;后者则出自随意挥写,住往流美灵润,巧妙多姿。碑学书家们竞相取法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刻铸铭文书迹, 致使一个时代的书风以金石气为其书美特征。
  近世书画家潘天寿先生说:“石鼓、钟鼎、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此即所谓‘金石味’。然此种‘金石味’也与制作过程、与时间的磨损有关。这些艺术品,在当时刚刚创作   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已经很好,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看来,则往往更好。”这是因为这些刻   铸铭文书迹经过制作工艺的作用和悠久历史的风化剥蚀过程,这些因素使书法的面目增添了许多原本所不具备的美感,即所谓“古意”“金石气”等。清代碑学家们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与帖系书迹迥然不同的新的书美,并仿效其意。石鼓、钟鼎、汉魏刻等古代刻铸铭文书迹的金石气,本出自工艺制作的必然和风化剥蚀的天然,非人为追求。
  晋唐法帖则为书卷气的典型。诸如尺牍、卷、册之类的墨迹皆归于帖,而《阁帖》之类则是以这些墨迹勾摹刻成,力求忠实于墨迹,但笔墨的微妙变化则无法再现。并且,因摹、刻、拓等工艺程序的作用,与原迹有相当的距离,几经翻刻的法帖就更加失真严重。
  书体演变期中的刻铸铭文,因其传世颇多,后世书家习篆、隶古体皆以此为法,自然接受其滲透着金石气息的体势及其笔法。清末以来,篆、隶时代的手书墨迹实物出土日多,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种与铭文的篆、隶书迹不同的书美意趣,这是从属于书卷气的书美趣味。自此以后,学篆、隶又可取法于手书墨迹了,而属于金石气书美类型的刻铸铭文篆、隶书迹也就不能专美了。
  后世书家金石气、书卷气的书美风格类型的产生,与书家的主要取法对 象有紧密的关联。一般观点所说的书卷气,是由读书多、学识修养高而产生的一种学问气息。读书多对书法风格中的书卷气的产生固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书卷气主要还是取决于其书的取法对象应是帖系书迹,是由此直接的继承关系造成的。有金石气还是有书卷气,主要取决于书家的主观追求和取法途径。
  材料二:
  (选自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有删改)
  自古女子作书者少,女性书家却不乏其人。女书家多以俏丽温柔为其个性,为书为艺多精工细腻,人工使然。书体雄强豪放者,由古至今更是寥若晨星。而游寿却独入化境,以充满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书法艺术成就,成为 20 世纪中国书法界重要的女书家。
  游寿(1906-1994 年),字介眉、戒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拥有“书卷气”的作品因其出自随意挥写,往往流美灵润,巧妙多姿,但当其墨迹归   于帖,则因诸多工艺程序的作用,几经翻刻存在失真严重现象。
  B. 具有“金石气”的刻铸铭文书迹,制作工艺中的人为追求和悠久历史的自然风化剥蚀   过程的有机结合,使其面目增添了许多原本所不具备的美感。
  C. 宋、清之间,学书者一般均依靠刻帖,“书卷气”的帖系书迹盛,而到了清代,碑学书风盛,金石气成为一代书风后,“书卷气”就不能专美了。
  D. 晋唐学书者多临帖,其法帖成为书卷气的典型,清代碑学书家竞相取法刻铸铭文书迹,金石气成为一时的书美特征,可见书卷气出现要先于金石气。
  2. 下列关于“金石气”“书卷气”两个概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书卷气是指“书卷”形式的书法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轻松、流畅、遒劲、灵巧的形式   美感,不同于读书多、学养高而产生的学问气息。
  B. 金石气是指鼎彝、铜镜、钱币等种种铜器的铭文书迹与碑、志、造像记、摩崖刻铭等各式刻石书迹这些书法作品的“气息”“趣味”。
  C. 金石气追求古意,往往端严沉厚,因镌刻更增其刚直朴茂之质,有种雄浑古拙之感,   意趣凝重、朴厚、刚多于柔,书美趣味与帖系迥然不同。
  D. 金石气与书卷气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意趣不同、深层内蕴与气息各异但又相对应而存在的两大书美类型,是书法风格史演进中的两大风格系统。
  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例举王铎的书法,是为了论述其作作品兼含有浓重的碑意,已有着与帖迥然不同的书   美意趣“古”的追求。
  B. 引用王铎和阮元的观点,方法虽然不同,但清晰地呈现了“金石气”与“书卷气”的   不同趣味的提出过程。
  C. 为区别“金石气”与“书卷气”两种风格,文本每一部分都采用对比论证,甚至引用、   举例都几乎形成对比。
  D. 在揭示书卷气书美风格形成原因时,既强调读书的作用,更强调取法对象的重要意义,说理辩证,论证严密。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 分)
  5. 根据材料一关于“金石气”与“书卷气”的论述,分析材料二中游寿《行书诗稿》的书法特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迁徙的跫音
  熊育群
  去年到龙川,今年到永定,一个粤东,一个闽西,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走的都是纯客家人的地盘。粤东,客家人从中原长达一千多年的大规模迁徙,最终于这片大地上止步;永定,是它的土楼——一个外来民系以一种独特的栖居方式在陌生土地上立下足来。
  一路上我心里默诵着中原、中原,心里的那条路线渐渐地清晰起来。就像一条路,我踏上了它的路基,立刻,那个端点,那个原来是遥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