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百草园”之乐和对“三味书屋”之乐的赏读分析。
  教学难点:
  体会两种乐趣之不同。
  三、过程与方法:
  经典美文常读常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编在七上第二单元,一个以“学习”为主题的单元,可见编者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力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引领学生走进名家伟人的童年生活、了解他们的求学时代,对比当今学子的学习生活,引发学生对“成长”的深层思考。试图通过一节语文课,穿越时光隧道,打通语用和精神的对话路径,实现语文对学生“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滋养。
  四、教学方法:
  文章篇幅较长,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学生要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这篇课文在解读上有多种方向,无需循规蹈矩限制学生的想法与表达,鼓励学生写阅读感受,分享收获,交流认识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更能多方面的解读文本,让学生发现阅读与思考的乐趣。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代表作: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2.介绍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9月18日。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三•一八”惨案中。冯玉祥的直系军阀和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交战,日本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出兵击退天津大沽口直系国民军,并最后通牒段祺瑞政府撤除大沽口防务。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北京学生5 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于18日在天安门集会,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驱逐帝国主义公使、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舰、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会后,群众举行游行请愿,在执政府门前遭段祺瑞卫队的屠杀,死47人,伤199人。其中鲁迅的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等人当场死亡。次日,执政府下令查封国民党市党部和中俄大学,通缉李大钊、徐谦等50人,鲁迅也在其列。鲁迅同时被章士钊用手段开除教育部签事一职。因此鲁迅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