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00字。七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花》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写“我”变成金色花后的活动,感受孩子对妈妈爱与依恋,感受孩子纯真稚气的美好心灵。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孩子的美好情感,感受孩子的美好心灵。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续写自己化身为金色花后活动激发孩子对母亲的爱。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给相关句子加形容词的方法深入感受母亲美好形象,感受孩子化身金色花后始终围绕在母亲身边的温馨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的美好情感,感受孩子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通过给相关句子加形容词的方法深入感受母亲美好形象,感受孩子化身金色花后始终围绕在母亲身边的温馨画面。
三、过程与方法: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緬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要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四、教学方法:
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对朗读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亲情也感悟真切,至于如何去欣赏文章的形式美、形象美、意境美、立意美,是个难题。文章浅显易懂,短文长教,浅文深教,以课文为点,带动整本书(《泰戈尔诗集》)的阅读,为学生打开阅读的一扇窗。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充满哲理正能量的句子都是出自于著名诗人泰戈尔,他用文字治愈了一个民族的痛,他被尊为印度诗圣。他是全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人。他的文章打上了印度民族的鲜明特色。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写的金色花,进一步去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 —1941),印度作豕、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2.介绍背景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一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 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介绍有助于理
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緬怀,也有助于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