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00字。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素养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本片新闻评论的基本观和相关知识,学习相关阐述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立新时代下正确的劳动观,研究新闻评论的写法,辨别和把握新闻报道的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三、过程与方法: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通讯。人物通讯中的人物当然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能够进入通讯中充当主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本文原载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工匠精神”备受社会关注。国家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表示国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家鼓励更多企业或个人要有“工匠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从匚从斤。”今天的“匠”,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由“匠”字在《说文》里的意义,引申出“匠”字的时代意义——指在某一方面造诣高深的人;构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一个“匠”字的传承,暗示了由工匠的手艺到手艺精神需要长久坚守。那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课文。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李斌,1972年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著名新闻评论员。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 ,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多篇评论性文章。
  2.介绍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三、课文链接
  1.“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