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810字。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学术出版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有着特殊意义,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以下四种力量的汇聚爆发。
第一,文化自信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主体性和原创性意味着要“以我为主”。而作为出版主体的这个“我”要立起来,就必须真正搞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关键性的理论命题,这也是一个出版人建构文化自信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挖掘学术出版的资源、辨析学术出版选题的价值、甄别相关学者的立场和水准等具体的学术出版工作才有了立足点和抓手,出版人的内心也才更有底气。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出版人才真正有能力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和理论资源等转化为出版资源。
第二,专业服务的力量。对话语体系建构起支撑作用的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学者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创造的思想成为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建筑材料”。基于此,学术出版任务的起点就是服务好学者在知识生产、观点创意、理论创新和思想创造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这方面,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培养具有良好学术素养和学界敏感度的编辑,让他们有能力侧身学术界,甚至成为相关学术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此外,学术编辑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确保他们有能力帮助学者设计合适的出版项目,并且在出版的全流程中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出版品质的力量。从一个社会的整体文化结构来看,学术出版应该成为知识精英文化和图书出版文化的结合部,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这需要出版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高质量选题的甄选与把握;二是学术出版物最终呈现风格的严肃性、典雅性以及总体设计形态的品质性,比如,在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编校品质把控等方面都应当做到优中取优;三是图书发行渠道战略的高位性,高品质的学术出版除了应抢占主流的发行渠道以外,还应当打通政治、学校等主导文化领域的沟通路径,最大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影响;四是口碑导向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学术出版在整个流程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出版人理解了我国的政党、治国指导思想、社会制度等理论命题,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彰显文化自信。
B.学者创造的思想是建构国家和民族人文社科话语的基本要素,所以学术出版最重要的任务是服务好学者。
C.彰显学术出版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特质的方式是学术出版重视书籍内容外的物理形态、发行渠道等要素。
D.学术出版要“沉下来”,可以考虑“融合出版”的方式,因为“沉下来”是为了让学术著作在大众间普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学术出版行业如何发展壮大进行探讨,条分缕析,结构清楚。
B.文章第四段从四个角度论证学术出版要体现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特质,重点突出。
C.文章在论证时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生动,有说服力。
D.文章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还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措施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深入理解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可帮助出版人构建文化自信。
B.编辑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学界敏感度、服务意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做好学术出版工作。
C.提升出版物质量要重点关注出版物内容,淡化装帧设计、纸张选择等与学术内容无关的要素。
D.学术出版“走出去”能够扩大中国学术的影响力,也能助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应该予以支持。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在原始社会,部落之外即法律之外,氏族内部自由平等友爱的关系在部落之间统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