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50字。
高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红楼梦》相关阅读 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3《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之悲剧不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而是因为性格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见地不同。
B.金陵十二钗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都落空,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欢乐现得苍白脆弱,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C.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假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批判意味。
D.《红楼梦》的悲剧与希腊悲剧并无不同,都是人生见地的冲突和兴亡盛衰之无常,所体现的悲剧无不是曲线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悲剧和希腊悲剧相同,都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正因为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抗争,才赋予悲剧崇高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虽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最早的古希腊悲剧所反映的命运悲剧完全不同。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摧折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二者的社会意义不向。
3.根据材料,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体现的“真正之悲剧”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窦娥冤》 B.《哈姆莱特》
C.《雷雨》 D.《水浒传》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关于《红楼梦》悲剧的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人生见地之不同是如何造成“宝黛爱情悲剧”和“宝钗婚姻悲剧”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学存在一套发达的抒情体系,有学者将中国文学的传统总结为以抒情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抒情传统。抒情传统虽然不能囊括中国文学的总体,但确实抓住了中国文学的一条主脉。在漫长的文类、文体融合与演变的过程中,这一抒情传统自然而然地浸润了小说,使得古代小说具备丰富的抒情因素。在中国古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