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620字。

  写作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25.在当今社会,“少数服从多数”是广受认同的原则,但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但”这一转折分成前后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我们熟知的“少数服从多数”,为何它“广受认同”?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大多数人都认可,通常情况下这种做法应该是正确的;二是在集体中,通过这样不成文的规定可以减少扯皮,使得大家尽快达成一致;三是中国人有从众心理,不愿意“特立独行”。“少数服从多数”无疑有它的优点,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出现偏差。
  再看第二个层次,“见识超群的人总是少数”,注意两个关键词,“见识超群”,表明出题者是肯定这样敢于“特立独行”的人的,当然前提是他必须“见识超群”;“少数”,是对第一个层次的“多数”否定。这就有点像列宁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参与决策过程中,都会形成固定化的个人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对于处理日常问题颇为得心应手,但是,当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决策的时候,往往成了束缚障碍。思维的定势,最常见的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大家怎样,我也怎样。从众心理是思维定势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观念,宁可按部就班,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这样,必须过了很久,才会发现极少数人掌握着真理,并慢慢传播出去、普及开来,成了多数人接受的“常识”。
  这则材料对于青年的启发在哪里呢?那就是不要盲目从众,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要有孤立的心理准备,因为人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并时时刻刻维护这种群居模式,一旦发现某人在思想或行为方面“不合群”,大家便会采取许多方法排斥他、打击他,迫使他“改邪归正”,重新回到多数人。然而,思维和观念上的“
  ……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23.当下,一边是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边是人们时常缺少合适的话语来表达,某网站“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经常出现的提问是“怎么形容这种青春和夕阳结合的感觉”“怎么形容学校里大片的马鞭草开了”“如何表达大学毕业了对学生时代的不舍”“如何形容刚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之后心里的惆怅感”……
  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型命题作文题。材料共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说网络新词频频诞生。而另一部分却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