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字。
5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作者生平,熟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佳言美句。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母亲的只言片语中体会母爱的厚重和宽容,感悟人间真情。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勇于接受生活中的磨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味母爱的深沉和无私。
2、感受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后悔、内疚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习在磨难中要懂得感恩,热爱生活,做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提问点拨;交流探讨;多媒体形象感知;比较阅读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或“秋季”,具体根据授课季节灵活引导到“秋天”,无需生搬硬套。)
对,是秋天。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秋天是天高云淡,硕果累累的季节。,如果说日月轮回的四季是一幕跌宕起伏的戏剧,那么秋天就是戏剧的高潮。它的美别具一格,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由现实或图片引入,辅以优美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融入到情境中去。)
二、拜访作者,简介作品
1、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 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病逝。
(设计意图:为加深学生对史铁生的深刻印象,所选的文字基本囊括了作者的一生,尤其是代表作便于学生比较阅读和课外阅读。)
2、“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
(设计意图:引用韩少功对史铁生的评价,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叙一叙: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
1.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看看作者为什么在秋天怀念母亲呢?(点拨: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文中的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