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10字。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情分析
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最需要在阅读速度和方法上快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因此,指导他们提要钩玄地浏览,概括故事情节并划分层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最突出的是丰富的心理描写,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在心理描写方法的分析及归纳上仍需要老师的帮助。文章主旨的把握难度最大,这需要抓住父子对话,分析其中父亲教育的智慧。既要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又要指导他们恰当地使用辨析比较的阅读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借助工具书、注释和旁批,整体感知全文,掌握基本字词,准确概述故事情节并划分层次。
2.品味语言,赏析多角度的心理刻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3. 探究主旨,多元解读文本。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浏览并概述全文。
2.通过朗读,充分体验作者营造的情境。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与辨析比较的阅读方法,联系自身实际,感悟哲理,多元解读文本。
情感与价值目标:
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2.学习故事中小伙伴友爱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全文,概述全文并划分层次。
2.把握心理描写的多种方法,学会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主旨,学习辨析比较阅读法。
2.结合全文和自身实际,谈人生启示。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片段,体验作者一步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父亲教育的智慧。
2.讨论法。在体会三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分析父亲语言中的哲理、辨析文章主旨时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这样让学生多辨析比较,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是谁?只要能战胜自己,你就是最强大的人。没有人生来伟大,只有经过不断磨砺,才能一步步走向伟大。今天我们来看美国著名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二、预习检测
1.初读课文, 圈画文中生字词,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 嶙峋 ( ) 凝视( )
啜泣 ( ) 头晕目眩 ( ) 小心翼翼( )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告诫、教导。( )
(2)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 ( )
(3)形容人瘦削。 ( )
(4)惊奇、诧异。 ( )
(5)使眼睛昏花。 ( )
(6)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 )
三、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设问1:请学生回顾记叙文六要素。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问2:根据记叙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经历。(课件展示)括号里只填一个字,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本文记叙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八岁的“我”和五个小伙伴去爬悬崖( ) 险,接着“我”因胆怯 ( ) 险,最后在父亲的帮助下( ) 险的全过程。
(冒 遇 脱)
设问3:怎么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7) 结伴冒险爬悬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